避免印章偷盖印控物联网印章机远程盖章 于某是一家建筑公司项目负责人,因其女友开办的美容院经营不善,拖欠了数万欠款,为了偿还债务,于某在未经任何公司法人允许和授权的情况下,私刻建筑开发公司公章,并制作虚假施工合同,与一名包工头签订了施工合同,承诺将工程发包给对方,并收取了对方保证金10万元。随后于某在2016年4月和2017年1月之间,如法炮制使用以上方法与另外4名包工头分别签署了施工合同书,共收取对方50万元保证金,前后共计60万元,所得赃款全部为女友偿还美容院欠款以及经营使用。 但假公章比较是假公章,签署合同后于某并未按约履行合同,又不想退还保证金,便以各种理由搪塞当事人。后在无法圆谎的情况下,玩起了人间蒸发。包工头多次联系不上于某后,一同将于某所任职的建筑开发公司告上法庭,要求偿还所有损失。 公司单位遇到假公章问题责任是如何认定的? 有人可能会好奇,公司没有授权或允许任何一人使用公司公章或是私刻公章与他人签订合同,最后造成纠纷公司也要承担责任么? 这就要涉及到表见代理权的问题,表见代理制度是基于本人的过失或本人与无权代理人之间存在特殊关系,使相对人(案中可指包工头)有理由相信无权代理人(于某)享有代理权而与之为民事法律行为,代理行为的后果由本人(公司)承受的一种特殊的无权代理。 也就是说,于某虽然没有得到公司的授权,但工头们认为他是该建筑公司的工作人员,是在替公司行使权力从而相信签订的合同是有效的,那么法律上为了保障维护善意第三方人的利益,此案当中只要被认定为表见代理,那么公司最后要么捏着鼻子履行于某签订的假合同,要么就是给工头退还保证金甚至是违约金。之后再由该建筑公司向于某进行追偿,不过于某已经玩起人人间蒸发的戏码,何时能找到,找到后于某是否有能力偿还都还是个未知数,建筑公司恐成输家。 如何避免印章私刻、偷盖引发的纠纷甚至是造成经济损失? 最为重要的还是严格规范印章使用和管理,思格特智能印章助力公司印章安全管理,智能设备结合物联网技术应用,赋予了实体印章智能化效果,公司管理人员通过手机APP就可以随时监督、审核授权公司印章使用,思格特智能印章对策: 1.申请用章:智能印章机用户登录授权后方能进行文件取放工作,且用印过程文件全程锁存。 2.APP授权:印章机APP端收到拍照文件和申请用户等信息,给予授权与否操作。 3.自动盖章:获得APP端的授权后,智能印章机按照申请人的指定位置进行自动盖章。 4.拍照存档:智能盖章机在完成盖章的同时会进行盖章文件拍照,发送到APP端,APP端可以选择文件保存与否。 5.历史查询:智能印章机APP端拥有历史查询功能,能够查看指定日期的盖章文件。 |